全站搜索
首页=欧陆平台=欧陆注册电动车股份平台
新闻详情
 
当前位置
综艺青睐传统推陈出新 全媒弘扬经典霸屏出圈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4-08-08 00:37    文字:【】【】【
摘要: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安排,不少人注意到一个颇有深意的细节当时钟指向除夕晚11:30左右,也就是新年钟声敲响前的压轴时段,奉献给观众的节目类型与历年不同

  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安排,不少人注意到一个颇有深意的细节——当时钟指向除夕晚11:30左右,也就是新年钟声敲响前的压轴时段,奉献给观众的节目类型与历年不同,并不是娱乐性的小品之类,而是特别的文化节目《国宝回家》。春晚举国瞩目,在最有仪式感的时间段安排了文化节目且深受大家喜爱,充分显示出我们的文化自信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近几年广电行业连续推出多款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综艺栏目,尤其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通过对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呈现,屡次收获高口碑和高收视率。尤其是今年防疫形势下,很多老百姓选择了就地过年,春节生活更加倾向于大屏小屏移动屏所组成的全媒体。总台推出的《国家宝藏》第三季、《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等文化综艺呈现了霸屏之势。国人过了一个全方位的文化春节。鉴于全媒体传播的时代新特性,这场文化盛宴也体现出了更多的全民参与性。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很早便开启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尝试之旅。早在2013年至2016年间,便先后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和《中国谜语大会》。这三年可以看作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拓荒期,为后来探索节目形式上的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

  近几年,传统文化类综艺开始年年出爆款。去年的《中国地名大会》、前年的《国家宝藏》、大前年的《经典咏流传》都是首季开播便爆。今年作为首季推出的《典籍里的中国》也毫不意外地再现开播即引爆全网盛况。因饰演苏大强而家喻户晓的实力派演员倪大红以秦朝博士伏生的新造型登场,声情并茂地讲述了护书人守护《尚书》流转的故事,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其实,即便没有倪大红这样自带流量的明星护航,传统文化综艺也能凭借根植传统文化创新外在形式来抓住观众的眼球。去年首播的《中国地名大会》就没有任何流量明星加盟,依然可以靠纯素人选手们在地名文化上的惊艳表现,成为年度爆款。很多网友纷纷表示,从来没想到还有人会在地名领域拥有如此广阔的知识储备。不少节目中走红的地名大神更是直接出圈,成为其家乡父老眼中的名人。

  总结这几年的传统文化类综艺,我们可以看出广电人的用心创新,针对不同形式的文化,采用了不同的节目形式,实现了把抽象文化具象化,把传统文化现代化。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第一季的初始创新之后,这些综艺的后续季制作还能再进一步。最常青的《中国诗词大会》甚至都已经办到了第六季。《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也给出了“守擂团”“地名评书”“城市展演”“地名飞花令”“千亿像素看中国”“旅行达人vlog出题”等多项赛制、环节、题型上的创新。

  攻擂和守擂的赛制改变,让竞赛环节不再是单打独斗。选手因为其“阵营”的不同,代表了社会上的不同群体,在随后的PK中,有了更多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地名评书”和“旅拍达人vlog出题”则为传统的出题竞猜模式增加了一定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做到了对文化知识的寓教于乐。“地名飞花令”和改为1v1的新“地名天梯”则强化了大神间的直接碰撞,碰撞出不少让观众叹为观止的高手过招。“城市展演”和“千亿像素看中国”则借助舞台表演和新科技让略显抽象的地名文化具象出来。

  地名不再只是一个地理知识,而是有视觉有听觉的文化综合体。不断的创新,让第二季《中国地名大会》不仅延续了核心看点,更优化了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最近有报道,河南博物院门口等待进馆观众的排队长度已经达到了令人惊讶的200多米。河南博物院怎么突然变得如此火爆呢?原来,在今年的河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个名叫《唐宫夜宴》的节目在线上惊艳地出圈了。以洛阳出土的唐三彩为创作灵感的《唐宫夜宴》,正是典型的传统文化的年轻化演绎。当国风在群众里引发国潮,那文化补课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线上被惊艳线下忙补课,甚至已经成为了近几年的一个常态,是观众对文化类节目参与度提高的表现。比如许多观众在看了《中国诗词大会》和《经典咏流传》后,开始和自己的孩子孙子们比拼背诗。《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第一期里有一道“丝娃娃”题目难住了现场的地名高手,随即第二天便成为了网友补课的首选。网友发动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查出了和“丝娃娃”相关的各种知识,狠狠地补上了这一课。

  《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新增的城市展演环节里,通过精彩的舞台表演,还原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奉节带来了融合着诗歌、古典舞、现代舞的《早发白帝城》歌舞秀,让观众从这首耳熟能详的诗歌意境,对奉节的环境与气势一目了然。恩施则带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肉连响”——集巴人军舞、秧歌舞等表演动作与莲花落音乐曲调为一体的表演,现场一片诙谐明快。

  这些节目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被网友们广为流传。这些节目背后的地方文化,不仅成为了网友补课的内容,更在许多网友心中成功种草。

  补课现象的出现,让人们看到在全媒体时代,“口耳相传”体现出了新的形态。以前的口耳相传,信息的接受往往是被动的;全媒体时代的口耳相传,信息的接受往往是主动的。假如说基于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每一期能给出的文化知识量是100的话,以前的观众能吸收其中的80就很不错了,而现代观众则通过全媒体渠道,甚至能够获得150甚至200的文化知识量。

  今年能出现文化大餐敞开吃的现象,一方面得益于这些综艺本身的文化含量极高。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现代的国民对传统文化有求知欲有主动性。虽然这些综艺大都以电视为首播平台,但是由于这些节目都十分注重台网融合、台网联动,所以观众可以通过央视频和其它社交软件,广泛地参与到节目互动中。当这些综艺节目做出适当的、有效的文化引导后,观众会自己去实现拓展。

  《典籍里的中国》开播的第一集便瞬间引导出人们对《尚书》的兴趣。很多文化领域自媒体都借机进行了角度各异的二次创作。《经典咏流传》里的很多曲目都常驻在了人们的收藏歌单里。《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的城市展演环节对观众主动性的引领作用更加明显。

  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期节目播出,该期节目里做出展演的城市便会在网上引发一轮文化分享热潮。江苏扬州、湖北恩施、重庆奉节、江西庐山、浙江天台、浙江桐乡等城市都是在节目播出后,立刻成为网上的热门关键词。有的人去了解当地的美食,有的人去了解当地的景点,有的人去了解当地的历史,有的人去了解当地的风俗……和以前专家举一反三一手抓不同,现在举一的是节目组,反三的是广大观众。

  可能也有人会这样想:爆款引发的只是跟风打卡。诚然,那些在河南博物院门口排200米长队的人里,肯定绝大多数都会拍照晒朋友圈。可是这种打卡行为并不是某些打卡爱好者的炫富行为,而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萌发。这两种打卡有本质的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审美习惯和行为习惯。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往往始于两件事——打卡和安利。这两个依附于社交媒体的行为,最能体现出网生代对某项事物的喜爱和追捧。那些看完《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便去豆瓣上打出5星好评的网友,一定是被《尚书》的文化魅力所深深折服;那些借着《中国地名大会》在网络媒体上安利自己家乡的网友,肯定也都是出于对家乡文化的自信;当一个中国人向一个外国人安利《中国诗词大会》的时候,你能说他不感到骄傲和自豪?因此说,年轻人对文化综艺打高分、主动安利等行为,正是文化自信开始建立的直观表现。

  只不过,文化传承和文化弘扬不是一时之功,不能只求一个开始。我们既看到像《典籍里的中国》这样的新节目的开播,也看到像《中国地名大会》这样在新一季里依然不断创新的节目。我们还看到在央视的示范作用下,地方卫视也都制作出了有影响力的文化综艺佳作,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综艺节目,也开始注入传统文化元素。

  只有每年都有这样全方位的文化大餐享用,才能让文化和娱乐一样,成为国民精神生活的必需营养,为中华民族培根铸魂。只有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真正深入人心,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坚定全民的文化自信,共筑文化大国、文化强国。(顾勇华)

相关推荐
  • 乐陵影视城“齐鲁嗨拍·山东省影视拍摄取景地”揭牌
  • 综艺青睐传统推陈出新 全媒弘扬经典霸屏出圈
  • CCTV节目官网-特别节目
  • 阮经天《重生》定档 胡先煦《即刻上场》杀青 综艺《喜剧之王单口季》官宣阵容……
  • 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消费投诉情况: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好借不好还”成投诉热点
  • 广州为自动驾驶立法:热点议题都有明确回应
  • 编造涉汛谣言扰乱秩序 虚构社会事件混淆视听——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4年7月辟谣榜综述
  • 非洲电子商务加速发展(环球热点)
  • 有信心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回应经济发展热点问题
  • 8月5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 脚注信息
    友情链接: